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农旅业态产业。农旅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作为新时期突破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业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对农旅业态产业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业态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进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随着国家各部委的高度关注和力推,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创建是时下全国各地政府和投资界 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热点话题,增长速度也呈现出井喷式的态势。但是现阶段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的发展,农旅规划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旅融合对催生农旅业态产业的新业态,实现生态宜居,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宜居宜业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旺盛。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从业人员845万,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巨大的市场需求动力要求加快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

农旅融合的典型模式

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的农旅业态产业,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典型模式包括:

农旅融合一:家庭农场+农事体验

农旅规划设计农家乐”“渔家乐”“茶家乐”“采摘园等形式居多,经营主体多是农户,以其住房、庭院和承包地等作为营业场所,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受劳动果实,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生活,这种农旅融合模式是当前数量最多也是农户参与最主要的形式。

农旅融合二:农业景观+观光旅游

这种农旅规划设计模式以作物集中种植区、农区特色地形地貌、农业工程等形成的景观为旅游观光对象,如:油菜花景观、稻田景观、梯田景观、草原景观、果园景观、花卉景观、水利工程景观等。这种农旅规划设计模式的季节性和淡旺季明显,游客前来旅游往往集中在某一时段。

农旅融合三:农业庄园+休闲度假

该种农旅规划设计模式的农业庄园往往具备饮食、运动、体验、养生、商务等功能,满足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短期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嘉年华等与农业庄园类似,都由人工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规模,也有休闲旅游功能。

农旅融合四:乡土风情+民俗旅游

这种农旅规划设计模式主打农村文化、民风民俗、乡土建筑、民族风情等,比较典型的有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农业文化遗产地等,这些地域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的民风民俗,也是常规旅游中经常主打的项目。

农旅融合:美丽乡村+健康养生

凭借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健全的服务设施,吸引城市居民来此养生、养老,这种农旅融合模式中游客具有候鸟式特征,尤其适合中老年和短期休养人群,乡村需要配备较为完善的医疗、康健等设施保障。如四川宝山村,每年夏秋季节吸引大批的城市居民来此度假、避暑、养老。

农旅业态产业的发展瓶颈

1、从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看

有的地方发展旅游的热情较高,但是缺乏前期农旅规划设计和整体设计,导致旅游发展的无序和混乱。有的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

对南方稻作梯田部分地区的调研发现,随着游客和客栈的增多,用水量增加,由于住宅和客栈位于山腰,从而减少和分散了山上涵养并自流到山下梯田的水量,有些梯田开始出现旱化。还有的地方乡村民俗文化越来越迎合旅游发展需要,出现文化“庸俗化”现象。

2、从农旅融合的产业链条看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农旅融合出现“潮汐”现象,即短时间内游客的过量进入,主要以观光为主,产业链条短,为当地创造的价值有限。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不足,旅游对农旅业态产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农旅业态产业发展的层级较低,特色不明显,同质化问题突出,在农事体验、传统饮食、农耕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旅游旺季过多的游客进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人为扰动。

3、从农旅融合的经营主体看

全国层面,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仍然是休闲农业的主要类型,但是受农户自身管理能力、资本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低层次、重复性建设,主要满足中低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休闲农庄等规模化的经营主体以工商资本为主,个别地方也出现工商资本借休闲农业之名乱占耕地的现象,需加以规范和引导。

4、从农旅融合的体制机制看

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个别地方出现工商资本对农户的挤出。部分发展旅游的村庄,规模大、名气大的客栈大部分是外地人经营的,因为他们的客栈条件好,还有能力利用互联网做宣传,并接待国外的游客,而这些客栈给当地人的就业机会有限,相当一部分增值收益被外地人拿走。

农旅融合的困境摆脱

一要加强农旅规划引导,强调绿色引领

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产业特色、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创新规划理念,突出农旅业态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这既是解决布局简单雷同、项目同质同构的前提,又是降低发展成本、适应消费习惯的关键,也是提升竞争力、增强持续吸引力的核心。

配套游客中心、标识系统、骑行绿道等设施,满足各项旅游要求。乡村的休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二要促进农旅业态产业聚集,树立品牌效应

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名片,在品牌推介、市场开拓、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促进农产品变旅游产品,鼓励企业面向市场,提高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开发差异化产品和功能性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农旅融合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及互联网金融、众筹、PPP等新工具和新模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道路、旅游接待、旅游服务等建设水平。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完善旅游路线,建设农耕文化主题餐厅,加强传统生产技艺体验等项目。

三要完善利益联结,保护农民利益

保护农民在农旅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在就业安排与创业机会上更多地让原住民参与,让其在农旅融合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

通过产业组织形式创新,发挥旅游开发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同时协调农旅业态产业部门之间、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基础产业和弱势群体进行适度补偿。

创新农旅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在组织农户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宜疏不宜堵的原则,科学划定工商资本进入的区域和类别,鼓励工商资本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相关技术研发和旅游项目开发等,同时强化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提升农户的服务意识和旅游接待水平。

四要强化政策扶持,进行制度创新

农旅融合发展初始阶段,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科学制定农旅业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整合分散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休闲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扶持政策,发挥资金合力的作用。在农村土地、金融等方面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一定优惠措施。

加强对贫困地区开展农旅融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旅融合发展的需要,调整农村用地政策,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旅融合发展项目。

对发展休闲农业的农户,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信用贷款,拓宽农户融资渠道,鼓励利用农村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

由此同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旅业态产业体系”,这正是热词“三产融合”的由来。乡村旅游作为农旅融合的表现形式和有力抓手,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品牌化与体系化成发展方向

  简单地说,“农旅融合”对于农业本身来说,是利用自有的农业生产及景观资源,以观光、旅游及体验为主要模式(而非传统农业中的依靠农业生产成果获益)来创造经济价值,促使农民增收。对于游客而言,“农旅融合”则是出于对城市化景观的差异化追求和对农村休闲体验的期待。

  农旅融合的一个最常见表现形式是我们常说的“农家乐”,也即是城市游客到农户家中体验农村生活。但我们不应简单地将“农家乐”与大框架下的“休闲农业”画上等号:“农家乐”的经营往往是以小型的分散式经营发展为主,但“休闲农业”则尝试形成体系,为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另外,农家乐的经营往往以个体农户为主导方,单打独斗,很难有体系、标准与品牌。相对而言,休闲农业则往往以区域的协同发展为主,构建统一服务流程,标准与品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参与度显得更高。可以这样说,一个拥有良好的“农家乐”发展基础的地区,想要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必将朝着体系化与品牌化的“休闲农业”体系迈进。

支持农旅融合的产业模式成为扶贫造血机

无疑,“农旅融合”是“三产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附加值高、服务成分大、可持续性强,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和近郊经济结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农旅业态产业发展,既解决了农民就业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战场。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扶贫攻坚”战场上,“农旅融合”也能够成为我们自主造血的选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依托老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农旅业态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对于农旅业态产业,中央层面上的倾斜与支持是明显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农旅融合,将农旅融合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另外,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在内的诸多政府文件对此也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结合趋势,做好农旅规划,立足本地特色,协调资源,将本地的“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引向一个有竞争力的发展道路上来。

   文化与地理元素塑造相对优势

首先要给自己的区域代入品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做长”,譬如:陕西以西安为核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圈,着力打造陕北黄土风情休闲农业区、关中平原民俗休闲农业区、陕南山水风光休闲农业区三大板块,构筑沿黄河、渭河、汉江、丹江四条“黄金水道”,以及南北交通干线、关中环线两条“黄金干线”的6大休闲农业带;其次,要尝试将“农旅融合”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追求更高的附加价值和旅游特质:譬如新疆天山画廊的文化元素,便融入了其农旅融合的体系之中,使其农旅融合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令人印象深刻;最后,要把“农旅融合”与当地的地理位置特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塑造本地“农旅业态产业”的相对竞争优势。譬如:山东东营河口新户镇三产融合打造特色“滨海旅游小镇”,便是利用东营“黄河入海口”的地理区位优势打造而成的。总之,做农旅规划设计,千万不要自己套用模版来做,自己团队能够在不套用别人模版的情况下做得更好自然是不错,可如果水平达不到,尽量去咨询一些专业人士或者找专业团队,现在有一些公司,如北京鼎博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做专业的农旅规划设计就非常专业。自20055月成立以来,北京鼎博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一直以帮助客户全面提升竞争力为使命,并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到目前为止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商业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服务、投融资咨询、农旅规划等相关业务服务。

截至201910月,鼎博泰已竭诚为1000多家重要客户提供过服务,凭借服务的高质量赢得客户广泛赞誉,其中包括诸多知名企业,如:中盐集团、航空控股集团、海尔集团等。毕竟农旅规划设计可能决定一个项目运营的成败,在这上面还是谨慎、仔细为好。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考虑周全成功的可能性大!

  当然,“农旅业态产业”的发展虽被人们寄予厚望,但仍然有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是征地与建设的环节,企业与政府应该与当地农民充分沟通,尽可能避免纠纷;其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旅融合”的服务者依旧是农民本身,有且只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刺激农民成为更优秀的“农旅融合”服务提供者,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分享到三产融合发展的红利,其三,做农旅规划设计,一定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与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千万不要自己套用模版来做,如果团队水平达不到,尽量去咨询一些专业人士或者找专业团队或者公司,做出一份完美符合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农旅规划设计。

 


 

鼎博泰中国专业撰写商业计划书第一品牌!专业提供甲级资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鼎博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16  www.dibot.cn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4334   .
营业时间请拨打:13911880693 13811107388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